篁兮

嗷3: crannisong
随缘: 鹤鸣九皋
大龄杂食生物,低段位写手,幼儿园画风,黑白x格影像热爱者。支持佛系讨论。

2023年看了一些新电影,虽然知道有些电影却染上不错,但总是无法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。昨天看完了被我在23错过的《前世》重映,我坐在已无旁人的影院座椅上,伴着谢幕音乐,回味着这部电影让我久违流泪的感触。


很多人已经看过了这篇电影,在中文的影评论坛上留下褒贬不一的评价。很多对电影的贬低来源于不喜主人公抛弃故土故人而”将就地“留守西方的架构,如今民族主义的狭隘一派的盛行可见一斑。如今各国民族主义的抬头建立在近三十年的全球化基础上,各国人民往来已非五十年代时的闭塞不变。不仅时产业,就连时代下的人们也都因全球化看到了不同生活的可能。如今的民族主义应以自我认同的民族身份为主,而非拘于一国而论。故而因他人离开一国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生活而群起攻之,甚至对以此为背景的作品恶言诋毁,大可不必。


写到这里,不禁为自己的多管闲事无奈摇头。毕竟对部分影评的失望并不应该成为这篇随笔的主题。这部电影带给我内心的悸动,并不会因为几个意见不同的评价而消散。我的心颤流泪,无关东方西方的去留抉择,只关乎过往未来的因缘。


“为了得到一些东西,就要失去一些东西。”娜荣的妈妈在离开韩国前对海盛的妈妈。她不仅仅了解自己与丈夫,也很了解自己的女儿。十几岁的娜荣有小孩子特有的要强与脆弱。她直白的表达自己想拿第一的野心,表达对海盛的爱意,表达对新生活的憧憬。她的坦诚与自信,与她生活的环境如此格格不入,即使放在今日都会有人觉得她自大普信,也许这正是幼年的娜荣只有早熟的海盛愿意陪她回家的原因。小小的娜荣也许很早就朦胧的明白,她不属于她出生的这个社会。所以在离别时,她才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坦然。尽管在纽约十年有余,Nora也明白自己永远也不会属于纽约这个成就她梦想的舞台。她的午夜梦回,仍属于她在人生中仅仅占据她十年人生的韩国。童年的爱人,年幼的梦想,让她因自己不够韩国而情怯,让她念起东亚人骨子中秉信的因缘报应。只有从故土而来的故人,才能让她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明晰真实的自我——一个目标明确,野心勃勃又自信的荣娜。


当Nora说“我们上辈子也许是飞鸟”后,海盛陷入了沉默。他知道,上辈子是飞鸟的,只有娜荣。她也许是他前世居所河畔栖息一夏的雁鸟,共舞于春花夏阳,但一朝振翅,便翩然离去,留他独赏秋风冬雪。海盛用破碎的英文告诉Arthur, 他们的相遇也是因为因缘,这是两个恋上飞鸟的人的因缘。Arthur躲闪的眼神中含着将落未落的眼泪,也许不仅仅是嫉妒于海盛分享过Nora的过去,而是担忧如今的海盛便是明日的自己。惊鸿一影会点亮你的人生,但你却永远无法拥有那只飞鸟。一旦拥有,飞鸟便不是飞鸟,就再也不是“我爱你的样子”。


坐在布鲁克林桥下,Nora对海盛说,她已经不是那个娜荣了。娜荣存在过,但如今已然不在。然而她的说辞没能骗过任何人,无论经历多少个12年,无论经历几番生命轮回,她永远是她。她用眷恋的眼神俯瞰自己翱翔过的天地,御风而行,用短暂的一影惊艳世间一生。

评论